跨入2017年,整个中国经济形势看上去不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给出了2017年宏观经济向好的政策取向。市场相信2017年经济会走出困境,特别是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定位,会让中国经济走向正确的道路。
不过,对于2017年来说,三大问题仍然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较大困扰,即“房地产化”经济如何转型、人民币贬值预期如何逆转和经济如何“由虚转实”。
首先,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要挤出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要在此原则上建立起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
中国的“房地产化”经济或以投机炒作为主导的房地产市场,并非一日生成,它已持续十几年。“房地产化”经济不仅严重破坏了经济结构,扭曲了经济资源的配置关系,加剧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制造金融体系巨大风险,更是改变整个社会财富持有观念和财富积累及创造机制,形成了一个宠大的既得利益集团。
如果“房地产化”经济能够得到调整及转型,中国房地产市场能够真正回归居住的功能,并挤出房地产泡沫,那么中国经济真的能够走向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之路,而且这也能够为未来几十年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但是,问题在于一系列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是使用经济杠杆(信贷及税收),而更多是使用行政手段。不用经济杠杆进行调控,要想让房地产回归本性及挤出房地产泡沫是很难的。
房地产市场的转型,其实是一次重要的利益关系调整,是少数人的利益向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转移,因此要达其目标一定会受到来自既得利益方的阻碍。对此,中央政府是否能突破这些阻力,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房地产市场利益格局,并让住房回归居住功能,让房价回归理性成为关键。房地产市场调整的核心是价格下降。对中央政府来说,将是一次重大考验,也是中国经济获得新生的最好机会。但是阻力和困扰也是前所未有的。
这些年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为何会逐渐加大?其根源在哪里?最为核心的原因在于这几年央行的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导致市场流动性泛滥。市场投资者认为政府的各项政策在鼓励过度信贷扩张,无论是2015年的股市泡沫、汇率震荡,还是去年房价疯狂上涨、大宗商品市场过度炒作、债券市场震荡等,无不与这种政策有关。
其次,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风险尤为巨大,因为这不仅涉及国内资金大量流出,也涉及国内外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尽管近来央行出台了一系列的管制办法,但这些管制措施越是严厉,越可能会造成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信心不足。这不仅表现为中国外汇储备不断减少,也表现为各离岸市场所持有的人民币总额快速下降,表现为人民币的国际化严重受阻。
第三,实体经济脆弱性。中国实体经济的脆弱性,不仅表现为企业做实业十分困难,盈利能力差,更表现为“房地产化”经济让全民炒作房地产,让绝大多数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最近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有几百家上市企业通过卖住房来弥补实业所造成的亏损。全民都在炒作房地产,实体经济如何能够好起来?而这完全与现行的经济政策有关。这些经济政策不调整,要改变这种状态是很难的。
今年中国经济最大困境在于如何让“房地产化”经济实现转型,如何让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围绕这个重点展开。只有实现这种转型,才能让房地产市场回归居住功能、让房地产泡沫逐渐挤出、让金融市场的风险降低、让地方政府债务负担降低、让民营经济有意愿增加投资、让经济“由虚转实”等。货币政策的核心就是如何去杠杆,否则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很难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