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专注发展港口业务,4月7日晚,招商局港口(00144)公布,向母企招商局集团附属招商局工业集团,出售所持有的中集集团(02039.HK)24.53%全部股权,以及转让股东贷款,涉及85.43亿元。招商局港口表示,在适当的时机出售非核心业务,可令管理层集中资源发展港口及港口相关业务,预计交易将为公司截至今年底止财年带来净收益7.75亿元。”
招商局港口指出,所得款项将用作一般营运资金,以及可能出现的港口和港口业务相关投资机会的资金。根据协议,招商局港口将向招商局工业集团出售附属Soares全部已发行股本及转让股东贷款,后者主要资产为中集集团24.53%股权。此项交易总代价为85.42亿元,当中25.63亿元将于购股协议日期起五个营业日内支付作为按金,余额则于交易完成时交付。
此外,招商局工业集团有权收取中集集团去年度派发的股息;而招商局港口则有权获得或需承担今年初至交易完成日止,期间的中集集团净收益或净亏损,但并不包括中集集团今年上半财年拟派发的股息。去年中集集团末期息每股0.06元人民币。
招商局港口出售中集24.53%股权
受到全球集运贸易低迷、市场供需结构失衡等因素影响,去年中集集团股东应占溢利大跌73%至5.39亿元人民币,干货集装箱和冷藏集装箱销售量下降48.7%,集装箱销售业务收入跌47.5%。中集集团的主要业务集中于现代化交通运输装备、能源、食品、化工等装备的制造及服务业务、物流装备制造与相关服务、海洋工程、铁路货车制造、房地产开发等。
作为当时的第一大股东,招商局港口主席李晓鹏早前在业绩记者会上,表达了对中集集团业务的信心,“市场形势不好,令中集集团收益下跌,惟年内仍录得正回报。”他同时指出,随着今年全球贸易市场复苏,预期集装箱销售将逐步回暖。Soares去年除税后溢利减少78.76%至1.4亿元。
李晓鹏当时没有透露会否减持或增持中集集团的股份,但招商局港口公布业绩至今不足10天,就宣布悉数出售所持股份,市场分析认为,招商局港口正积极布局全球港口网络,此举有助公司更专注在港口业务,也带来更多收购资金。李晓鹏早前表示,未来会继续加大港口收购兼并建设,同时扩大现有港口的经营能力,料今年新项目和海外项目的快速增长仍是主要推动力。
中集集团负责人表示,这次股份转让是招商局集团内部业务梳理和调整,即由招商局港口集团转到招商局工业集团,招商局集团的股权不变。
招商局整合海工业务
自2014年李建红出任招商局集团董事长以来,着手“再造”招商,其中,招商局航运物流业务整体兼并了中国第三大航运集团中国外运长航集团;地产板块,招商局工业区吸收合并招商地产整体上市。2015年年底,当招商局副总经理王宏担任中集集团董事长后,中集集团是否会参与招商系海洋工程业务整合的传闻四起。
2016年3月,中集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麦伯良在2015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就曾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明确表示,招商集团旗下有众多业务,势必会进行整合。对中集集团,招商集团除了是股东以外,也应该是中集集团的合作伙伴,相信双方会有非常好的合作。
资料显示,招商局工业集团经营范围包括船舶及海工装备修理、改装,海工装备及特种船制造,港作拖轮租赁及铝加工业务。
中集集团通过收购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进入海洋工程业务市场,国内国领先的高端海洋工程装备企业之一,并承认公司海洋工程业务与招商局集团旗下子公司存在同业经营情况。受市场低迷的影响,中集集团海洋工程板块收入去年出现销售收入43.06亿元,同比下降45.89%。不过,去年12月中集海洋工程总装建造领域获国家先进制造产业基金增资10亿元等值美元。
目前,中集集团尚未披露详细的权益变动报告书,且此次股份转让尚需经作为国家出资企业的招商局集团的批准以及招商局港口股东大会审议批准。
市场人士分析指出,此次既是招商局内部的股权置换,亦可以理解为招商局内部海工业务的协调重整。目前尚不知合并中两家公司何者作为主导,但如果纯看体量及营收,则中集集团的可能性最大。
深圳海星港口转型下月动工
为提升现有港口的经营能力,较早前,招商局港口和中国外运(00598)发布联合公告,对位于深圳妈湾港的海星港口增资合共4.94亿元,当中招商局港口和中国外运分别出资3.31亿元和1.63亿元。招商局港口表示,海星港口将提升从以散装货物为主的港口,转型为集装箱专用码头,有关工程将于今年5月动工,耗时三年。招商局港口和中国外运分别持有海星港口67%和33%股权。
去年,招商局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577万标箱,同比增长14.5%,公司目标今年吞吐量突破万亿标箱。
另一方面,中远海控(01919)公布,受惠集装箱航运市场回暖,平均运费按年上升,预期截至今年3月底止首季扭亏赚2.6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44.83亿元人民币。首季内,公司集装箱运输量同比增长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