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幸踏上京杭运河的顶推船,对京杭运河上的水运进行了一次全方位接触。通过半天的跟船调研,了解了一些内河水运的发展现状,留下一些思考,供大家讨论。
这次搭乘的是运河公司一顶二的顶推船“江苏推860”,据说1998年此船下水的时候,交通部领导专程到此举行了隆重的仪式。经过接近二十年的运营,船舶已显陈旧。船上空间不小,有很多床位,曾经有船员22人,目前很多床位已经空闲。夏天的时候船上十分炎热,所以空调是必不可少的。
淮安南港的景象
下午2点,船舶正式启航,与前方两个驳船对接。驳船每个宽15.2米,长65米,两个驳船130米,运量5200吨,在运河上缓慢行进,很有气势。这样的大家伙要掌控好方向很不容易,需要经过10年的培训。
1、行程见闻
在船的最前方有个瞭望台,有专人值班,手拿对讲机,如有问题及时向船长报告。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这个时节气温不冷不热,因此此行没有真正体验到船员的辛苦,但想象得到船员在京杭运河上寒来暑往的艰辛。船舶行进过程中,对面过来的船舶很多,京杭运河一片繁忙景象。
船舶行进过程中,遇到一段堵航,海事巡逻艇将两边的船舶推开,才使得航道重新畅通。
淮安船闸以北是淮河入海水道淮安导航明渠,也就是水上的立交桥,淮河从京杭运河的下面通过,这是蛮新鲜的事情。看下面的手机截图比较清晰。
经过3小时航行,抵达淮安船闸,今天运气超好,能够直接过闸,不需要等几个小时。等了1个小时,上行船舶开闸通过后,我们的船舶进入闸室。
2、运河公司的改制
2000年,公司作为江苏省首批改制试点单位进行改制,国有资产以零资产退出,企业改为民营,从省交通厅交淮安市管理。由于是改制试点,遗留诸多问题没有正常解决,给企业留下沉重的包袱,甚至严重制约着企业生存发展。
自2010年开始,淮安市政府派几次工作组进驻公司,梳理公司改制遗留问题,意在彻底解决公司问题,帮助公司卸下包袱,轻装上阵。现在已有初步方案,但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公司要想走出困境还需做大量的工作。
近年来,公司利用国家老旧船舶拆解政策,对一部分老旧运力进行拆解,自有运力已经由2010年的30万吨以上缩减到了12万吨,这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尤为重要,低迷市场环境下收缩运力是明智之举。
3、运价的变迁
2000年之前,从徐州到华电扬州电厂运价42元/吨(运距380公里,过9道船闸),徐州到华能淮阴电厂运价34.50元/吨(运距231公里,过6道船闸)。2000年往后至今运价一直往下走,两个时间点降幅尤其明显,一是2008年10月份以后,徐州-扬州降到38元/吨,徐州-淮阴32元/吨;二是2015年5月份以后徐州-扬州、淮安最低降到17元/吨,至今未有多少变化。
按照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变化,对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来说,1990年到2015年累计通货膨胀率为3.95倍。由此反推,现在的17元/吨运价相当于1990年的4.3元/吨。2000年前运河公司42元/吨的运价,几乎相当于现在的10倍。现在油价一直在每吨5300元左右,按照3.95倍的通货膨胀率反推,约为1341元/吨,跟上世纪90年代1000多元的价格几乎相当。所以,油价基本没有太大变化。曾经京杭运河上的拖队,拖12个驳船,合计运输货物720吨,船员配备65人,运价70元/吨,现在同样吨位只需要配备船员1.7人。同样的运量,船员配备人数相差几十倍,而那时的运河公司的效益很好,这就是时代变迁下的内河运输。运价下跌了10倍,即使船员配备只有原来的几十分之一,也仍然不能让这些水运人有好日子过。
4、要么迅速止损,要么转型升级
京杭运河上的内河运输作为一种古老的运输方式,在近些年来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船闸由一线船闸拓展为三线船闸,闸室空间大大拓展,每闸放行的货物能够达到万吨。与此同时,船舶大型化不断推进,曾经百吨的驳船已经被千吨级驳船所替代,现在的拖队能力能够达到1万吨。过闸手续的电子化、通航秩序的改善也大大提升了水上运输的效率。
与此同时,水运效率的提升并没有惠及内河船民以及相关的航运公司。由于运力过剩,水运效率提升所带来的好处都不可避免地转移到了货主身上。上述运河公司的数据可见一斑。未来,内河运输何去何从?运力过剩必将对所有从业者以伤害,如果没有转型升级的能力,寄希望于市场的重新回暖,那么还是不要报这样的幻想了,迅速止损是唯一的出路。
对于有创新能力的企业,通过为客户提供不同于以往的服务,在客户的供应链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有可能获得新生。随着国家对多式联运的支持,内河集装箱运输由于换装方便、货损小,而且还有过闸优先通过和免过闸费的优惠,未来有可能获得更快的发展,往此领域布局应该有前景。同时,还要积极对接水运物流平台,让这些平台所提供的服务能够优化船舶线路、提升船舶运行安全水平、找到回程货、获得较低费率的保险和资金等,用先进的工具武装自己,才能够在过剩的市场环境下获得新生。
(鸣谢:江苏省运河航运有限公司提供了调研的协助,薛家路副总经理全程陪同调研,并和张志刚提供了企业改制及运价方面的相关资料和信息,这里深表谢意!)
绝顶思维,顾名思义,就是思考久了没头发;希望还有另一个可能,与时俱进,探索精进,传播有深度、有价值的顶级思想。
谢燮,供职于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长期从事水运战略、政策和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在水运战略、水运政策、航运服务业、邮轮经济等方面具有研究积累和独到认识,正在探索水运长远发展趋势与水运变革,《变革水运——水运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探》已经出版,请通过京东、当当、亚马逊以及中国交通书城的售书渠道购买。
行业发展需要全局视野,行业转型需要创新思维,行业新型智库、水运顶级思维,为您的事业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