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水运网
江西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水路货物周转量增速进入全国前列;赣江中上游、信江流域无千吨级现代化码头空白得到填补……近日,江西省国资委、江西省港口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江西省港口集团加快水运体系建设和提升企业港航服务效能有关情况。
港口整合补齐发展短板
江西水运自古以来就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六位,境内有2400多条河流,其中有101条通航河流。然而,随着公路、铁路构建的现代交通体系快速发展,江西水路运输优势逐渐消失,“千年赣鄱黄金水道”一度没落。
因长时间粗放型使用,大部分规模化优良港址被占用,难以满足全省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水运成为江西交通运输的短板和弱项。
“截至2019年底,江西全省有码头129座、泊位数271个,但存在各自发展、无序竞争等弊端,全省110多家港口企业发展缓慢、功能单一,‘小散乱’是突出特征。”江西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重财介绍。
他表示:“当时,绝大多数港口还停留在从事传统的港口装卸、仓储服务上,在现代物流服务方面的功能拓展不够,没有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产业附加值低,难以实现滚动发展、做大做强,统筹谋划全省港口一体化发展迫在眉睫。”
加快振兴江西水运发展,既要“铺好”高等级航道这条大路,更要发挥港口码头的集聚效应和引擎作用。2019年6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西省港口资源整合工作方案》,明确将坚持政府指导、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对九江港、南昌港两个全国性主要港口和赣州港、吉安港、宜春港、上饶港、鹰潭港等五个区域重要港口的货运码头进行资源整合。
至此,江西正式启动全省港口资源整合工作,聚焦全省港口整合职责,持续推进一体化发展目标为切实改变港口布局不均衡、功能不齐全、港口岸线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与此同时,江西抢抓“一带一路”建设,以及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全省港口水运发展,先后建成南昌龙头岗综合码头一期工程、九江港城西港区九鼎物流等一批公用货运码头项目。
发力港口基础设施扩能
9月29日,鹰潭第二座千吨级货运码头——鹰潭港九牛滩综合码头举行开港仪式。鹰潭港贵溪港区九牛滩作业区规划岸线长1306米,规划新建13个货运泊位,年通过能力为680万吨、16.5万标箱。据介绍,鹰潭港是江西港口布局规划的区域性重要港口之一,该码头建成投运对发展畅通、高效、平安、绿色内河航运,完善贵溪市乃至鹰潭市综合交通运输及服务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徐重财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自江西港口资源整合工作启动以来,全省共布局港区50个、港口码头项目42个。全省首个万吨级码头——国能九江电厂码头、全省最大的单体工程码头——瑞昌金丝港码头等大型码头相继建成竣工……如今,江西如期完成现有24座省内国有成分码头整合、在建4座省内国有成分码头划转以及拟建32座码头地整合。
“江西省港口集团充分借助政策‘窗口期’,发挥全省水运建设‘主力军’作用,全力加快港口码头项目建设。”徐重财介绍,“截至2024年9月底,我们累计完成投资近300亿元,先后开工建设航道、码头、物流园等项目32个,建成投运20余个,助力全省水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
引进自动驾驶和吊装设备,提升货物换装作业效率;在红光码头选取泊位试点打造江西首个集装箱智慧码头;推广运用智能操作系统,推行计费缴费等面向客户业务流程均实现线上平台办理,推动港口码头生产作业信息化、通关便利化……江西省港口集团还统筹加快大数据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云服务平台及大数据技术优势,整合铁路、公路、水路货运信息,实现“线上资源合理配置、线下物流高效运行”,着力建设智慧港口,推动港口行业的转型升级。
“聚焦全省港口整合职责,我们持续推进一体化发展目标,区域港口布局全面加强。”徐重财介绍,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对全省港口码头进行全面摸排,坚决杜绝各类非法、违法港口建设和经营行为,建立非法码头长效管控机制;江西省港口集团推动规范港口岸线和港口新、改、扩建项目管理,做到一边抓港口资源整合、一边规范岸线使用,从源头上杜绝岸线资源浪费情况。
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今年3月,位于彭泽县的九江红光国际港开始进出口作业,我们工厂距港口只有3公里,每标箱可节省物流成本700元,全年核算可节省150万元。”江西某公司工作人员的话语中充满了喜悦。
“九江红光国际港是江西投资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吞吐能力最强的集装箱专用码头。在设计之初,该港口就按照‘前港后园’的布置模式进行建设,除了前方的泊位和作业区,后方还布置了物流园和集疏运通道。”江西省港航设计院公司副总经理涂莹莹介绍。
目前,九江红光国际港已开通至南昌、丰城、樟树等省内航线,开通至南京港(6.720, 0.06, 0.90%)、南通港、镇江港、太仓港等航线,同时推出为客户订制专属航线服务。众多企业依托“家门口”的港口直接出口,市场竞争力极大增强。
为把港口打造成为区域性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江西以港口运营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临港产业聚集和港城融合发展,并集中优势培育港口新兴业态,推动港口业务向物流、金融、贸易等板块延伸发展。
走进南昌姚湾综合码头,只见一艘艘货轮往来交织,呈现一派繁忙景象。南昌姚湾综合码头是全国一次性批复泊位最多、岸线最长的内河港口码头,主要辐射地区有南昌城区、丰城、新余和抚州等地区,可保障江西省、南昌市重大重点企业原材料集疏运,为腹地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据介绍,通过引入外向型大型实体企业、物流公司参与南昌姚湾综合码头建设,打造了开放、共享的营商环境,也进一步带动当地酒店、餐饮、休闲娱乐场所等服务类产业发展。
“我们在发展临港区域经济的同时,不断扩大新项目地开发,诸如园区参观、水上体验等类型项目,促进临港区域经济多元化。”南昌水路运输服务中心黄萌介绍。
经过4年多的努力,江西港口一体化、集约化效应已显现——新增设计年通过能力集装箱107.6万标箱、散杂货1.08亿吨,全省千吨级以上码头较2019年底增加31.5%……
同时,江西省港口集团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5G等技术,强化数字赋能,提升智慧港口生产和运营效率;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环保等融入工程建设、港航运营、港口管理的全过程。
未来,江西将不断提升港口发展能级,放大港口“战略棋眼”作用,为水运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