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凌晨5时,正值大年初二,在一片祥和的节日氛围中,内河首艘130型甲醇—柴油双燃料新能源集散两用船舶——“民良”轮首航回渝,靠泊重庆果园港。
据了解,“民良”轮是我国内河首次采用整体式甲醇舱的甲醇-柴油双燃料内燃机动力集散两用船。船舶总长129.97米,型宽16.26米,型深6.60米,设计吃水4.60米,最大载箱量440TEU,被授予CCS“绿色船舶-2”附加标志。

随着长江航运绿色发展的推进,航运业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甲醇燃料船舶逐渐成为航运新势力。为确保此类船舶的安全运营,保障春节期间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重庆朝天门海事处铸牢主角意识,持续关注该船动态,提前部署做好安全监管和服务保障工作,了解核实船舶进港时间、载货量等相关信息。同时,充分运用海事智慧监管平台、现场巡航等方式对该轮实施监管。

初二一早,重庆朝天门海事处执法人员登上“民良”轮,首先对船舶的甲醇储存系统进行了检查,包括整式甲醇储舱的结构完整性,阀门、管路的密封性以及防泄漏装置的可靠性。据执法人员介绍,甲醇具有易燃、易挥发的特性,一旦发生泄漏,不仅会引发火灾甚至爆炸危险,还会对船员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除了硬件设施以外,执法人员还着重关注该轮船员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意识培训情况。执法人员与船员们进行了深入交流,核实船员是否熟悉甲醇燃料的特性、应急处理程序等内容。该轮船长表示:“我们深知甲醇燃料船舶的特殊性,在安全培训和日常工作中都接受了关于甲醇安全操作的知识学习,但重庆海事部门的现场指导和服务还是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新能源船舶在安全方面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为了做好此类船舶的监管,重庆朝天门海事处主动靠前一步,不断提升自身的监管能力和水平。一方面,加强一线执法人员对甲醇相关知识和安全标准的培训,从船舶适航、船员适任、燃料加注等方面给予企业、船舶建议与帮助;另一方面,多次走访航运企业,就该批次新能源船舶建造进度、存在的困难等进行全面了解,对整体甲醇存储舱建造、加注、消防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深入探讨。

重庆海事部门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助力长江航运绿色低碳转型,在春节期间针对甲醇-柴油双燃料新能源船舶的监管行动,体现了重庆海事对新兴航运趋势下安全保障的高度重视,也为长江甲醇双燃料新能源船舶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重庆朝天门海事处处长蒙和彪表示:“甲醇作为一种相对清洁的替代燃料,在航运业迎来新的应用前景。但我们在鼓励发展的同时,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我们将持续加强对甲醇燃料新能源船舶的监管力度,不断完善监管措施,确保此类船舶在长江上的安全航行,为航运业的绿色转型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