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运网|船货通欢迎您
网站app船货通下载连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正文
专家疾呼:努力破解提升通航效益
2011/6/20 0:00:00 来源:中国水运网 发布人: 点击量:843
0
今年春季,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区域平均降水量为近60年同期最少,湖北、江西、湖南、浙江等多省区出现严重气象干旱。进入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接连出现三次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旱情刚刚缓解,就又出现洪涝灾害。极端天气,造成许多河流“旱涝急转”,给船舶航行安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港航企业的营运效益。



极端气候为何频发,气候变化对内河航运究竟有什么影响,我们能否提前预警,将恶劣天气的影响降至最低,提高内河航道通航效率,实现航道可持续发展?



极端气候将成为常态



连续出现的几场强降雨使长江中下游的干旱局势急转直下,尽管降水使部分地区产生洪涝灾害,但由于降水较少,安徽东北部、江苏东北部等地区仍有气象干旱。



大雨让“旱”急转为“涝”。湖北省气象局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陈正洪认为,“旱涝急转”是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现象之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气象专家介绍说,长江中下游过去也发生过“旱涝急转”现象,其程度没有这次的剧烈,短时间内这么多地区由望天“喊”渴到暴雨成灾,可谓历史上罕见。



江苏省气象中心副主任周学东认为,从今年1月开始,长江中下游降水明显减少,出现了自1954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较为严重的旱情。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强度在增加,原因比较复杂,主要的原因还是全球大气的能量平衡正在发生变化,大气环流也跟着发生变化。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带来极端天气频繁发生,洪涝与干旱交互的威胁或将成为常态。



中国气象局专家表示,长江中下游地区这种前期出现大旱到如今迅速多雨的转变并不多见,而大气环流的改变是由干旱转为多雨的原因。



极端气候的出现究竟是什么原因?



气候变化影响通航能力



气候变化可能是21世纪最重大的新闻,它以极大的规模影响着社会、经济和个人。



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副教授文元桥介绍,早在2008年,国际航运协会环境委员会第三工作组就公布了有关气候变化对航运影响的研究结果:气候变化对内河航运影响大于远洋航运。气候变化导致的降水变化、气温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导致河流水位、冲淤特性、河流形态的变化,从而对内河航运产生影响。此外,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内河航运。比如极端天气和降水事件的发生,导致河流局部和短时内水位的暴涨暴跌,都会直接影响到内河航运。



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中游通航环境的变化对通航有明显影响。



2004年12月,长江中游监利航段因水位下降,连续发生搁浅事故,导致航道条件恶化,造成该航段阻航达7天以上。



2006年,长江洪水不洪,长江中游部分区域水位较正常年份平均低了2米多,导致洪水期间大量船舶都必须减载航行。



2007 年春季,长江中游遭遇百年不遇的特枯水位,洪水期后,长江流域又遇50年来最严重的秋旱,部分区域水位连创新低,长江中游水位偏低,航道水深吃紧。中游窑监水道因“超吃水”船舶发生搁浅事故堵塞航道,造成百余艘船舶滞留,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2008 年1-2 月,中游地区又遇50年最严重的冰雪灾害天气,造成大量船舶滞港或者压港;2008 年长江中游荆江段先后遭遇了28次大风大雾暴雨等恶劣天气状况和6 次洪峰,严重影响了长江中游正常的航运生产。



2009 年、2010年10 月,由于受到中游枯水的影响,长江海事局对船舶实施分段签证,以保障长江中游浅区航道畅通。



长江航道局副总工程师薛俊告诉记者,长江中游作为长江黄金水道的咽喉和枢纽区段,河道弯曲,浅滩众多,沿程各河段河型和河床边界条件不同,河道演变剧烈,航道极不稳定,通航环境复杂多变。近几年,内河航运进入发展的黄金期,气候变化对内河通航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降雨过少,流量偏低,会使浅滩出现碍航现象;降水过多会使水位猛涨,发生洪涝灾害,流态变坏,影响船舶的航行安全;暴雨强对流天气会影响船舶的进出港动态,耽误船舶的船期,会使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特别是在今年这个特殊水文年,出现了异常水位,长江中游不得不关闭季节性开放的海轮航道,长江航道局提出中洪水期“战枯水”的意见,为维护长江航道水深,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强探测、调标改泓、疏浚挖泥,确保计划维护水深。





重视气候变化相关研究



关于气候变化对内河航运影响的研究在国外已经很多。水国际联合会议研究了气候变化对英国及威尔士内河的影响;荷兰专家H. Ligteringen研究了气候变化对荷兰内河和海港的系列影响;国际航运会议常设协会组织研究提出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港口和航道等水路设施可持续发展的倡议;美国专家J.Rolf Olsen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美国密西西比河内河通航条件及航运的影响;也有相关专家研究了气候变化对美国内河货物运费潜在影响的研究。



2009 年2 月,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委员会(UNCTAD)在日内瓦召开的“海洋运输与气候变化挑战”专家会议特别指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应该对港口和沿海的运输基础设施开展有针对性的脆弱性评估研究,评估气候变化潜在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比于国外,国内对气候变化对航运的影响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2009年,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副教授文元桥组建的研究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相关的基础研究。课题组申报的“中国沿海通航环境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研究”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从2010年开始,课题组又开始比较系统的研究长江中游通航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性,“长江中游通航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性与适应策略研究”项目已经申报了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文元桥介绍,为了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中游通航环境气象要素场的变化特征,项目组利用长江中游沿线30多个气象、水文观测站点的历史气象、水文资料,系统的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中游通航环境气象要素场的气候变化特征。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通航环境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明显。相关的研究成果对于长江中游通航环境的建设、维护都有重要参考意义。



文元桥告诉记者,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候极端事件频繁发生,洪涝、干旱都将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随着极端气候成为常态,其对航运业的影响势必越来越深远,研究气候变化对航运的影响,提出航运企业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以及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提供参考,是他们这次研究的主要目的。



研究长江中游降水及极端强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对长江中游的航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极端天气由小概率事件演变为常态,如果我们建设气候变化综合观测网、气候与生态遥感监测中心、气候变化监测评估中心,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就能在建设航运基础设施时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影响。研究气候变化,除了能够揭示长江流域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还能给沿江企业和百姓以及航运企业应对气候变化进行适应性的措施投资以参考。“十二五”是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关键时期,在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中,充分研究和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通航环境的可能变化特征对于长江通航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发表心情

给力 0
惊讶 0
愤怒 0
抓狂 0
流汗 0

市场部:査先生 (18955364348)     客服部:刘先生 (15922319160)  

皖ICP备11003429号   Copyright©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皖芜湖市繁昌县沿河路  举报电话:0553-7350023   微信公共号:cjsyw888
皖公网安备34022202000045号  所属公司: 芜湖荻帆航运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船货通